東山——即高州城東門嶺的古稱。
清朝嘉慶《茂名縣志》云:東山,去城東一里,亦名潘山,郡邑主山也。舊有東山寺,今圯(橋)前有潘仙坡,世傳潘茂名煉丹于此。清知府孔鏞建潘仙亭,有《仙坡記》,天啟間知縣胥學韶建仙跡亭,崇禎十年知府姚繼舜擴其亭,辟其坡而據其上者為冼太夫人廟,廟左后有潘仙寺。明清時期山林茂密,每天上山砍柴者甚多。他們采薪之余,愛唱山歌,直抒胸臆,聲遏行云。粗獷的山歌聲與伐木聲、鳥鳴聲、蟬叫聲交織在一起,給靜寂的山林美景增添了流動的旋律,確是絕妙景致。明代中期評定高州八景時,就把對唱山歌的地方"東山樵唱"定為一景。
潘茂名,潘州(今高州)人。相傳西晉永嘉年間(307~313年),潘州甚多黃腫病人,無藥醫治。有一天,潘茂名游歷浙江淳安縣遇見兩個道士下棋,便站一旁觀戰。兩道士見潘站于旁即與其傾談,并教潘醫治黃腫病的方法。道士觀其容貌,感到潘非同一般之人,便說:"若修煉則可輕舉。"并授潘茂名食黃精不死之法。潘在兩道士的指點下,潛心修煉,回來后,在潘坡筑灶煉丹,上東山采藥,于鑒江西岸的觀山上挖玉井汲泉。玉泉晶瑩純潔,煉丹功就。潘茂名便四出給百姓治病,藥到病除。由于潘州地勢較低,經常洪水泛濫,人畜受害,潘茂名便尋找巨石,鑿成子母石船兩葉。從此以后,每逢洪水,他便劃著石船,把受災的人們搶救上高處,最后他駕上母石船,登上觀山之巔,見眾人安然無恙,感到夙愿已償,便升仙去了。史載石船"在高城東門外,相傳潘茂名所乘仙去棄此",又傳"潘真人在龍山修煉有石船兩葉",后遇大風雨,龍山傾倒,一船隨風雨飛降,落于城東潘坡上。所遺潘坡"石船蒼蘚",是高州古八景之一。丹灶,史載丹灶"在石船北,潘茂名煉丹處也",石船和丹灶均位于潘茂名煉丹的潘仙坡,潘仙坡曾于明代為孔鏞所修葺,并在丹灶上建"覆以亭"。
"潘坡丹灶"也是高州古八景之一。
copyright 2019 www.651443.tw All Rights Reserved
粵ICP備16116520號粵公網安備
44098102441048號
版權所有:高州市人民政府 主辦單位:高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06686666810 網站標識碼:4409810016
技術支持:廣東長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建議使用1920x1080分辨率IE9.0以上版本瀏覽器